達摩殿
?![]() |
達摩祖師 |
達摩是印度南竺僧人,被稱為“西天(天竺)”禪宗第二十八祖和“東土(中國)禪宗初祖”。 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他歷盡千辛萬苦東渡來到廣州傳授禪學。當時南梁武帝蕭衍立即遣人把他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并尊為國師。一天,武帝十分自負地問達摩:“我稱帝以來,抄經卷、建寺廟、度僧徒,這樣做有何功德?”達摩十分冷淡的回答:“無功德可言。”武帝聽后十分掃興,又問:“何以無功德,愿聽大師高見。”達摩答曰:“這都是有求而作,雖有非實,華而不實也。”武帝既失望又尷尬。達摩通過對話,發現眼前的這位中國皇帝對他的禪法思想根本無法理解,欲渡江北去少林寺。船民聽說印度高僧欲渡江,便把船只隱蔽起來,要考考西天活佛的法術。達摩來到長江岸邊,只見江面波浪滾滾空無一舟,恰巧岸灘坐著一位老嫗,身邊有一捆蘆葦,于是達摩向老婦人深施—禮,道:“弟子要過江,無舟可駛,菩薩保佑,化棵蘆葦濟我代舟。”老婦含笑點頭,順手抽了一根蘆葦遞給達摩。禮謝過后,他輕輕把蘆葦投入江面,蘆葉平展伸開,猶如一舟,達摩雙腳踩于蘆葦之上,飄然北去。這就是千百年來流傳甚廣的“一葦渡江”的傳說。
??? 嵩山五乳峰山腰有一天然石洞,深7米,寬3米,洞口向西南方向,相傳達摩剛到少林寺,并沒有住進常住院,而是獨自一人.在此洞內面壁修禪九年,因時間久了,面影神攝入石中,所以現人們可以看見在細膩的面壁石的紋絡中呈顯出—高顴、絡腮、濃眉、突眼、趺足而坐、身披袈裟的人影,此即達摩的身影。 達摩的面壁禪定對中國佛教影響極大,人們把達摩提倡的禪定靜慮、消除雜念、頓悟成佛的方法,稱之為禪學。他所開創的這一中國佛教宗派——禪宗,為佛門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