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螺池

? ?寺廟山門前的紅螺池也稱荷花池、放生池,池中有兩位仙女的石雕,從這兒引出紅螺寺名稱的由來。
紅螺寺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皇上來寺降香,御封為“護國資福寺”,稱“紅螺寺”是因為當地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玉皇大帝的兩位公主結伴下凡,云游人間美景時,來到一座大山前,見這里山水相依,古木參天,萬綠叢中掩映著一座青磚灰瓦、古色古香的寺院。清靜幽雅的環境,神圣肅穆的古寺,深深地吸引了這一對久居天宮的仙女,她們萌發了在此生活的念頭。于是,她們白天幻化作人身,與寺中僧人一道誦經。夜晚,她們化作一對斗大的紅螺,愉快地生活在寺前的放生池中(此泉現為紅螺泉),并可放出紅光,將寺院和山麓籠罩在一片紅霞祥云之中,她們還運用自己的神力,暗中保護著寺廟和當地百姓。從此,這里風調雨順,林茂糧豐,萬民安居樂業。后來,兩位仙女留戀人間終被玉皇大帝發現,便把她們召回了天宮。當地的人們為了感謝這兩位紅螺仙女的功德,同時祈盼紅螺仙女能重返這里,便把寺院北依的大山稱為“紅螺山”,進而寺廟也被稱為“紅螺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