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寶殿

? ? 大雄寶殿正面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藥師佛和阿彌陀佛,東西兩側為十八羅漢像。釋迦牟尼像背后供奉觀世音菩薩像。
|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立人,他出生于公元前6世紀中葉(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俗姓喬達摩,名悉達多。社會的動蕩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的痛苦和煩惱引起了王子的感傷和深思,于是在他29歲時出家,四處拜師苦行修道六年。35歲時坐在菩提樹下苦思靜慮七日,終于徹底覺悟,獲得無上大覺,成為一位偉大的佛陀。此后他便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傳教活動,有無數的人受到了教化而歸依。因為他是釋迦族的人,成道后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
|
藥師佛——他在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愿,愿為眾生解除各種疾苦。有佛經上記載:人的生理上有三種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種病——貪、嗔、癡。藥師佛手中的一缽凈水能使人心態平靜清涼,一顆藥珠能滿人心愿、治愈疾病,而且正因為信奉藥師才能解除身心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因此我國歷史上社會各階層對藥師佛的信仰很盛。
|
十八羅漢——據佛經記載:為使佛法在人間發揚光大,釋迦牟尼佛在涅槃前,特別囑托十八位大阿羅漢,不要入滅,常住世間為眾生做福德。羅漢又稱阿羅漢,是小乘佛教修得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則低于佛、菩薩,為第三等果位。通俗地理解,羅漢之意即指經過修行,已達到斷盡了一切煩惱,掌握了一切智慧,得到徹底解脫,得到大自在的覺者,在人世間,是行修到最高境界的覺者。他們本來已能夠涅槃成佛,但受佛的囑托,舍棄佛國樂士的圓滿美妙,留在人世間弘傳佛法,為世人解除痛苦,做大功德,當之無愧應受到人們的供養。
|
天啟大銅鐘——大殿內東側懸掛著一口大銅鐘,是紅螺寺保留下來的一件重要文物。這口大鐘為明代天啟乙丑年(公元1626年)皇帝御賜,名為“天啟大銅鐘”,已有著370多年的歷史。大鐘為青銅材質,鐘高171.6公分,口徑為103.6公分,重約一噸,雙龍鈕蓮瓣罩頂,底邊有八卦方位圖形,鑄造工藝細致精美。鐘表鑄滿整部《金剛經》等共6505字,字體均為楷書,清晰規整,布局嚴謹。紅螺寺的這口天啟銅鐘整體一次澆鑄完成,表里沒有任何補鑄痕跡,鑄造技術高超,字體、紋飾、圖案等線條細膩流暢,鐘壁曲線適度,音色純正渾厚,是明代鑄造大器中的精品。此鐘現為國家級保護文物。 巍乎法相,赫赫聲揚。 音間天地,律合陰陽。 四方維則,和鳴鏘鏘。 晨昏是賴,朝禮未秧。 鎮護神京,永奠安康。 |
? ??![]() ? ? 自在觀音——大雄寶殿佛山后面供奉一尊“自在觀音像”,觀世音菩薩一足下垂,一足盤膝,手拿柳枝,姿勢逍遙自在,是三十三種觀音像中的一種。在他兩邊侍者為龍女和善財童子
|
? ?![]() 善財童子——善財出生時有多種珍寶從屋內地下涌出,所以起名叫善財。善財看破紅塵,發誓修行成佛,一共參拜了五十三位名師,歷盡千辛萬苦,行程達到天文數字,以其一顆至誠之心和不折不撓的行動經受了考驗,最終實現了成佛的愿望。 龍女是二十諸天護法神之一婆竭羅王之女,年方八歲,在龍宮聽文殊說法,頓然覺悟,遂去靈鷲山禮拜佛祖,成就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