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的紫藤寄松,春末夏初古剎最美的邂逅
? ? ? ?在大雄寶殿后有“一松二藤”相伴而生。松高6米,枝分9杈,平直地向四面伸展,如張開的一把巨傘,蔽日遮天,覆蓋面積近400平方米,這就是著名的紅螺寺三絕景之一的“紫藤寄松”。
? ? ? ?如今紫藤花依舊綻放,是每年春末夏初古剎最值得關注的期待~
? ? ? ?民諺有“藤纏松,松難生”的說法,本是相克的植物,在紅螺寺特定的環境下,相互支撐,令人叫絕。
? ? ? ?兩株碗口粗的藤蘿虬龍般纏松而上,松藤相依,和睦相處,相得益彰,松樹給藤蘿以力量,藤蘿為松樹添嫵媚。
? ? ? ?每年五月,藤蘿花綻放,串串瑪瑙般紫色的藤蘿花與翠綠的松針相映生輝,猶如一片祥云,飄浮寺院,蔚為壯觀。
? ? ? ?除了極具審美情趣的觀賞價值外,此景也隱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 ? ? ? ?在元代云山禪師住持紅螺寺期間,在“紫藤寄松”奇景西側的配房中建“螺峰書院”。每年春季,牡丹、紫藤花開季節,紅螺寺以“螺峰書院”的名義邀集京城各寺長老、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到寺院賞花論道、吟詩對句、寫書作畫,畫竹、詠松、詠紫藤,將紅螺寺的佛家園林與民間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以廟會的形式,舉辦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集會。到了清朝已發展成為京城等級很高、形式最為高雅脫俗的傳統文化盛會。
? ? ? ?以寫字繪畫為道,修禪修心,以紅螺寺文化活動促進區域文化交流融合,帶動提升地區整體文化品位,使蘊含悠久歷史、人文古韻及佛家苑林藝術的紅螺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揚。
? ? ? ?元代《紅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微風夜聽金鋃鐺,諸天衛法藤蘿旁”。紫藤寄松之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 ? ? 時至今日?,站在滿架的紫藤花下,靜靜冥想,用心聆聽,似仍能夠感受到在幽幽禪境之中,文人墨客揮毫潑墨,花香盈袖的詩情意蘊。
? ? ? ?此刻的我們,在感嘆蒼松古藤春花古韻之美的同時,它所傳達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