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大鐘

天啟大鐘

大殿內東側懸掛著一口大銅鐘,是紅螺寺保留下來的一件重要文物,這口大鐘為明代天啟乙丑年(公元1625年)皇帝御賜,名為“天啟大銅鐘”,已有著370多年的歷史。大鐘高為171.6公分,口徑為103.6公分,重約一噸,青銅材質,雙龍鈕,蓮瓣罩頂中,底邊有八卦方位圖形,鑄造工藝細致精美。鐘表滿布整部金剛經及誦經儀軌、誦經功德,二十藥叉、四大天王、五果六通阿羅漢、菩薩、諸佛名號等文字。大鐘共鑄造陽文6406字,補刻明熹宗朱由校敕賜鐘銘及造鐘人太監王體乾官職姓名共雙勾陽字89字,另內腔壁中部有鑄鐘工匠4人姓名,陽鑄10字,全鐘共6505字,字體均為楷書,字體清晰流暢,布局規整嚴謹。

我國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耀眼而神秘的明。明代青銅器制造是整個封建社會中最輝煌的時期。紅螺寺的這口鐘,其鑄造技術高超,字體、紋飾、圖案等線條細膩流暢,鐘壁曲線適度,壁厚設計科學,音色純正渾厚。大鐘整體一次澆鑄完成,表里沒有任何補鑄痕跡,鑄造工藝水平之高,即使以現代技術和裝備,也是很不容易達到的,是明代鑄造的大器中的精品。
有句俗語,幾乎人所皆知的,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話現在對世俗來講有些貶義,但對寺院來講,打鐘、念經和禮拜供佛一起,共同組成了寺院每天的行儀。寺院一般早晨和黃昏各打鐘一次,叫做“晨昏鐘”,喻義著一天的開始和結束。打鐘講究節奏,速緩,種聲抑揚頓挫,傳之既遠,回蕩不息。打“晨昏鐘”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零八下,為什么要打一百零八下呢?這是暗含一年的意思,因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加起來是一百零八。還有一種說法,百八鐘可去掉一百零八種煩惱,故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出地獄,離火坑”的說法。

附:天啟大銅鐘敕賜鐘銘:

堂堂神器,精練質鋼。
巍乎法像,赫赫聲揚。
音間天地,律合陰陽。
四方維則,和鳴鏘鏘。
晨昏是賴,朝禮未央。
鎮護神京,永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