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牽夢繞 紅螺山
??? ?懷柔九分山水一分田,山是懷柔的特色,大大小小的山成百上千座,從平原的羅山、桃山、龍山、擔子山,到山區的黑坨山、蠟扦山、云蒙山,再到那些這梁尖、那梁頭,林林總總,一千米以上的山就有二十多座,但懷柔人知道最多的山應該就是八百多米的紅螺山吧!

?

??? 紅螺山知名,源于千年紅螺寺。“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當初紅螺寺能夠選址紅螺山下,首先源于紅螺山的位置和它的良好自然環境。經過一千六百多年的發展,佛教生態文化中追求建筑與環境、人與自然協調的特征得到了明顯的體現。紅螺寺的興盛為紅螺山增添了亮色,雌雄銀杏、御竹林、紫藤寄松這三處絕景,成為紅螺的標志。經過眾僧人的維護,群山環抱的紅螺寺更是林木蓊郁,溪水潺潺,花草爭奇斗艷,空氣宜人。寺院呵護著山水,山水潤澤了寺院,兩相輝映,正可謂寺憑景生輝,景借寺生色。紅螺寺千年的佛教文化,賦予了紅螺山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鮮活的靈魂,從而使紅螺山久負盛名。

?


??? 紅螺山知名,源于歷代文人的頌揚。從懷柔縣志中可以看到,古人吟誦的詩篇雖然不多,但贊美紅螺山色的就占有大部分。明朝詩人汪桂是武昌人,看慣了云霧繚繞的南方山水,當他來到紅螺山,竟然吟出了這樣詩句:“和云和霧和村煙,迷卻山腰山在天”。與汪桂有同樣感受的不止一人,明朝的巡關御史馮文卿,巡視河北山海關至山西龍泉關一帶邊關,巡查到懷柔時,也對云霧繚繞的紅螺山贊美有加。詩云:“非云非霧亦非煙,夕噴紅芒焰燭天。”明代詩人葉勝對紅螺山景更加陶醉:“仰止紅螺秀色明,千姿百態畫難成。”紅螺山對于詩人來說不是觀,不是賞,而是“仰止”,到仰慕膜拜的程度了。清朝《懷柔縣新志》編纂者潘其燦做了兩首游紅螺山的詩后,張若呂、吳大光兩位詩興大發,又各和了一首:“秋云片片出峰頭,落葉疏林一望收。”“振衣直上碧峰頭,重訪紅螺勝盡收。”詩人到了紅螺,抖衣去塵,不約而同,直奔紅螺山頂,是何等的急切,何等的向往。


??? 紅螺山知名,源于成千上萬在此學習工作過人士的眷戀。每次漫步紅螺,大都看到在這里尋找往日記憶的特殊游客。這是圖書館,那是生物實驗室;這是女生宿舍,那是男生宿舍。這些人也會去撫摸銀杏蒼老的樹干,也會去清點御竹林的金香玉竹,但他們大多時間是去看他們生活過的宿舍,學習過的教室。雖然這些地方不作為參觀的地點,門上都標注游客止步的提示語,但當他們推門進去,只要跟工作人員說,我們在這里讀過書,工作人員都不會阻止,讓這些人盡情的尋找往昔的記憶。樹還是那棵樹,只是蒼老了許多;藤還是那根藤,只是粗壯了許多;房子還是那幢房子,只是沒有了讀書聲。周末去紅螺登山,遇到一位從河北滄州趕過來的老人,聊天過程中得知他是1956年初中畢業生,82歲的老人離開紅螺五十年了,就想在有生之年回來看看,家人滿足了老人的愿望。老人在紅螺園里久久徘徊,不肯離去,每個院落,每個殿堂,每棵老樹,老人都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這正是,魂牽夢繞五十年,千里尋源紅螺山。萬縷情緣今聚首,銀杏樹下憶當年。



?????作者:石金虎,筆名磐石